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二班 20165011238 张雅琼
2019年2月11日,阿里巴巴发布《2019春节经济报告》。报告中提到2019年春节期间参与支付宝集五福活动的人数达到4.5亿,同比增长40%,相当于每三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人在集福、送福;春节期间淘宝直播“猜画夺宝”活动吸引超过1亿人次互动。这些数据明确显示:与时代特征相符的现代新年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年俗文化能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对社会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年俗应何去何从呢?
深挖内涵,有舍有留——打造人性化、有人情味的春节文化。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在不断发展变化着。近些年,因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支付宝集五福、手机抢红包、全家外出旅游等渐渐成为春节新年俗,传统年俗的发展现状受到极大程度的限制。传统年俗要想突出重围就必须要与时俱进,要深入挖掘节日本身的内涵,通过更加人性化的节日服务和节日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春节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打造色彩丰富的“新时代新春节”。
宣传普及,全民参与——加强对传统年俗文化的宣传与教育。
国人的民族素养普遍不高,这是长期以来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后果,不少人对年俗活动不热心、不参与,认为那些传统年俗是过时落伍的东西,这是传统民俗文化大量缺失和失传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我国的教育体制主要倾向于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积淀严重不足。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留,我们必须从教育着手,要加大青少年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教育力度,通过“国学教育”、“蒙学教育”、“学传统文化,诵经典名著”等活动提高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认知和重视,扩大传统年俗文化的影响力,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现代人的一种修养。
创新传承,活化资源——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节日与传统年俗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要想让传统年俗文化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保持其独特性,就要对传统年俗文化进行创新性传承。在创新传承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挖掘传统年俗文化的精神内涵,满足人们的精神性需求,打造人人满意的春节年俗;另一方面要注重对传统年俗文化的保护和对现代年俗文化的创新,将年俗文化与现代因素相结合,不断将新的思想文化融入年俗活动,通过创新让其重现活力。各地政府要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打造创新性的传统节日;各地高校要创新传统文化教育形式,打造多样化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年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献一份力,为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传统节日献一份力,我们要充满自信,努力为抢救、保护、弘扬和发展传统年俗文化、打造人性化、有人情味的春节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指导老师:刘玉军)
推送人:2018级思政一班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