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计民生,教育为本;高教大计,本科为本。 6 月 21 日 ,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 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教 育工作提出建议,对教育改革做出意见。“以 本为本”即把本科教育作为高校建设的基础与 根本,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点位置。要切 实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统筹发展,共同描 绘我国教育事业出彩画卷,让教育之光惠及每 个人,应从高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入手。
坚持“以本为本”,高校应在内涵上下功夫, 建设高水平教学体系。高校是教育改革的主阵 地,是教师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是大学生提升 自己的大平台。首先,在硬件设施上,学校应 该采用先进化、个性化、完善化、智能化、网 络化的策略方针与原则,深入贯彻“互联网 + 高等教育”的理念,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积 极引导教师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完美 结合,主动改进缺点与不足。其次,在对外合 作上,学校应该扩大交流,和国外高水平大学 合作,交换留学生,让双方学生丰富学习阅历, 提高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能力,具有广阔的国 际视野。最后,在专业建设上,各高校应着眼 于所处地区的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发掘 和建设新学科,使之成为面向未来、适应需求的实力一流专业,加强特色优势与基础学科改 造,增强学校软实力及竞争力。
坚持“本本主义”,教师应恪尽职守,做 新时代教育梦的筑梦人。“重科研,轻育人”、“职 称热”、“唯科研、唯学历、唯论文”成为教 师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成为教师评价越来 越重要的因素。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教师 应不忘初心,潜心教学,潜心育人。教师的天 职就是教书,解答学生的疑惑与困难,而不是 做学生眼中的“名人”,上完课拿书就走,而 是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其 专业素质及能力,做名副其实的实干家。其次, 建立完善、客观的教师评价体制。对教学工作 严要求,将师德师风、教学业绩作为评教的第 一标准,积极引导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上的更新与改进,让领导、同事、学生参与到 “多方位”的评价教师活动中,把教学落到实处。 最后,教师要落实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方针, 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引入课堂,培养具有社会使命感、正确政 治方向、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与建设者。
坚持“以本为本”,大学生应学真学问、 读圣贤书、练真本领。大学是与社会连接的平 台;是丰富个人阅历和经验的中介;是学生锻炼与提升自我的青春熔炉。大学生经过十二年 埋头题海式的教育后普遍对大学产生了一种憧 憬与向往,认为大学是用来休息、享受的圣地, 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产生了松懈感和倦怠感。 首先,大学生应该保持自己在高中形成的良好 习惯,保持自律和上进心。为自己制定长远目 标和坚定的理想方向,恪守学生本分,争优争 先,做新时代奋力向上的新青年。其次,大学 生应积极配合“增负”举措,对学习充满主动性, 多读书,读好书,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等各种资 源,真真切切地充实自身内涵,读经典论著以 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 论,新时代特色发展理念,做与时俱进的青年。 最后,学生应将所学投入所用,加强创业创新 意识和敢闯敢拼敢失败的精神,将所学与前沿领域结合起来,努力成为标杆人才,领跑时代 发展。
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 民族复兴大任需我扛,这个我,是大我,也是 小我,是高校,是教师,是学生。坚持走好“以 本为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立足实际,需要每个中华“后备军”不懈奋斗, 培养实干精神,树立大局意识,用全局眼光对 待教育发展,用伟大思想建设中国宏图,用奋 斗热爱创造希望,用积极的姿态面向未来,为 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起应尽的 责任与义务,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以青年梦、 教育梦助力中国梦。
(作者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思想政 治教育一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