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评论

南湖关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南湖关注 > 正文

人民日报燕陆评论||​灯杆、路牌与树争地盘?管理城市,得下足绣花功夫

时间: 2022-03-25 10:42:11来源: 作者: 阅读:

树枝上缠着电线,树坑里挤着灯杆、路牌,树的正前方就是盲道、窨井盖……看到这样的街景,你或许不会陌生。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城市部分路段,十多个部门各管一摊活,导致各种道路设施与行道树“争地盘”。道路“拥挤”,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也让城市面貌显得有些杂乱。

公共服务设施挤占绿色景观空间,道路改造举步维艰,这样的情况,近年来在多地屡有出现。或因车道扩建、或因商圈构建,当最初的规划落后于发展的需求,如果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不够完善,现实中就容易产生人遇到“走着走着就撞到树”的尴尬,并为今后的公共设施维护留下隐患。如何在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同时,梳理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街道管理秩序,值得地方执政者思考。

一座城市,三分在建,七分在管。管理对象在发展变化,管理手段也得坚持从需求出发、突出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具体到街道管理的问题上,考虑到不同部门都有履行好岗位职责的刚需,要想破除“九龙治水”的困境,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立足本地实际,构建区域之间、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跨界治理机制。凝聚管理合力,变“都要管”为“统一管”,更多类似于道路设施越管越乱的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在数字技术日益普及的当下,各地理应主动向创新要活力、向管理要效率,推动自身实现从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的转变。

目前,已经有不少城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探索出一些宝贵经验。比如,北京原市政市容委整合发改委、园林绿化局、水务局等多个部门的部分职能,组建设立城市管理委员会,扭转了以往多头管理的局面,推动城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上海将城市管理范围划分为2000多个网格,依靠叠加了设施、交通、环保等部件信息的“电子地图”,把整个城市纳入实时、动态的网格化管理。这些实践成果表明,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往往是管理模式变革、技术手段创新等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解决了管理体制、方式等方面的堵点、难点和痛点,提高管理效率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客观地说,如今城市管理要面对的问题,比以往更加复杂。不仅仅是应对道路设施杂乱,从共享单车无序停放,到电动车充电桩少、充电难,这些群众眼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其实都需要更有效、管长远的解决方案。城市越发展,越要下足“绣花”功夫。对于管理者而言,除了要搭建好、用好足够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平台,更需要确保部门联动处置高质、高效。而当有效、关键的城市管理细节沉淀下来,固化为一种常态城市管理机制,各地才有可能在城市管理上储备更加持久的推动力,有条不紊地打通日常监管、应对突发事件、进行专项管理。

“城,所以盛民也。”无论什么时候,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期待有关地方尽快转变重“大概”、轻“细节”的治理方式,避免公共服务设施与树“争地盘”的场景、“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的情况再次出现。提供更高质量的管理服务,让公共服务设施各安其位、各尽其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