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评论

作品精选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作品精选 > 正文

现代社会中的“乡土中国”

时间: 2017-12-27 13:09:57来源: 作者: 阅读:

  为什么说“土气”是认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为什么说中国是有礼治而缺乏法治的社会,为什么说中国社会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熟人社会的中国在陌生人组成的现代城市中面临着什么,他为什么强调乡土中国呢,在城镇化过程中,“乡土中国”又该何去何从?有太多的疑问,有太多的好奇,有太多的不理解,迫使我去探索《乡土中国》一书中的奥秘,一页页去寻找心中的答案。

  从《乡土本色》到《文字下乡》《文字在下乡》,再到《差序格局》......,费老环环相扣,就如同小说一样,情节一步步发展,步入故事高潮。读这本书,我似乎并没有把他当做一本学术著作,感觉自己似乎只是在听一个阅历丰厚的老人在诉说着他从乡野田埂一路走来的故事,然后间接性的告诉我们些许道理。或许是自己出身于乡村,对乡野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所以读到此书才会有如此莫名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吧。

  《乡土中国》不是对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来的一些概念,费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探讨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即我们在根上还是有很浓的乡土痕迹和影子的,或者说具有乡土的基因。可是这本书的作用是什么呢?是提醒,是反思,还是让我们去矫正。作为一本教材,他向我们传达的只有一个现实,乡土在中国城镇化建设中一直存在的,尽管它最终会消失,但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而持久的。作为一项研究成果,费老的梦想是解决中国乡村问题,他书中传达出乡村难改,却又告诉人们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改变乡村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条件。乡村发展需要文字,乡下人不要文字,那如何让文字下乡;当乡下人还在实施礼治做事情的时候,又该如何推行法治;当礼与法相矛盾,有人会占法律的空子。费老举例说,一个人同别人私通,之后被丈夫所打,按礼则合理,但按照法律则违法,妻子将丈夫告上法庭,结果私通不违法,打人违法,乡下人自然不满也无法理解。因此乡土文化与现代化的推进两者是否也存在矛盾,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特别是我们的基层司法,面对礼与法相矛盾的状况又应该如何应对呢?《乡土中国》存在的问题现今依旧存在,那他能不能成为一种文化资源来解决我们现代化中间遇到的问题呢?

  不可否认的是,最后维系社会秩序的,维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是人伦,而非法律。作为一部几十年都不过时的教材,更是一部认识中国社会的经典著作。在他的书中,我并没有读到关于“乡土中国”精确的定义和结论,书中更多的是对乡村现状的描述,或许这本书的意义并不在于直接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而是通过这本书反思我们身上存在的基因是什么,他教我们是一种方法,而并非一个结果。

  (作者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学生)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