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一辆 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 后,坠入江中。这一事故发生后在网上引发了 巨大反响,但在警方公布调查结果之前,许多 自媒体和网民便将矛头指向女司机,认为是女 司机导致了这起车祸的发生,在网络上对女司 机及其家人进行谩骂和诅咒。在警方公布调查 结果后,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网民自己的臆想。 但这些恶言恶语却已经对女司机及其家人造成 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网络事件的反转不禁让我 们思考:网络暴力何时休?如何进行理智发声, 避免网络暴力?
网络平台要正确引导,加强监管。现如今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各式各样的平台 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人们言论自由的表现,但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任意 发表言论。然而一些网民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认为自己处于网络的虚拟环境之下,不需要对 自己的语言承担任何责任,便发表一些偏激和 错误的言论。因此,网络平台应加强引导、监 管和追责,引导网民发表正确言论,是避免网 络暴力的重要举措。
自媒体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要有责任意识。自媒体在提高舆论宣传的时效性的同时也 应提高准确性,切勿为了“热点”、“爆点” 引导错误的舆论导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 些自媒体为了获取关注和流量,在缺乏充分的 调查下发布新闻,并采用一些容易造成误解的 标题,并煽动群众感情,这就很容易掩盖事实 真相,导致网络暴力的产生。因此,自媒体应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在新闻编写时应有责任 意识,在提高新闻报道时效性的同时也应提高 其准确性。只有媒体更加负责,网民才能更加 理智的参与到网络事件中去。
网民自身应提高辨别力,不仅要“表面知 晓”更要“深度了解”。哲学上所讲的“技术 异化”是指科学技术作为为人们服务的工具却 反过来控制了人,使人们陷文化困境。与此类 似,现如今我们大多数人正处于这样的一种情 境之下,在面对一件事件时,我们的第一反应 不是去冷静思考一件事产生的前因后果,而是 先去看看别人是如何评价这一事件,这就很容 易让自己被他人的舆论观点“牵着鼻子走”,久而久之丧失了批判和分析事件的能力,失去 了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善 于做思考者和怀疑者,不盲目跟风,独立思考, 真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
网络平台监管的漏洞、媒体的错误引导、 网民的碎片化阅读习惯,造成了网络暴力事件 层出不穷,只有网络平台、媒体和网民自身共 同的合作与努力,才能有效地避免网络暴力, 使网络舆论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才能有 效地促进社会的良性有序发展。
(作者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思想政 治教育二班学生 )